湖北警方揭秘電信詐騙新手法,犯罪分子利用“健康碼”等防疫工具進行詐騙,誘導受害人轉賬或提供個人信息。警方提醒公眾提高警惕,不要輕信陌生人的電話或短信,特別是涉及轉賬或提供個人敏感信息時,務必核實對方身份。建議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,及時獲取防騙知識,保護個人財產(chǎn)安全。

1、[湖北電信詐騙現(xiàn)狀](#id1)

2、[新手法揭秘](#id2)

3、[警方行動與提醒](#id3)

4、[公眾防范措施](#id4)

近年來,電信詐騙案件在全國范圍內(nèi)頻發(fā),湖北省作為人口大省,也未能幸免,湖北省公安廳發(fā)布了一系列關于電信詐騙的最新消息,揭示了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實施詐騙的新手法,并提醒公眾提高警惕,加強防范,本文將圍繞這些最新消息,深入探討湖北電信詐騙的現(xiàn)狀、新特點以及防范措施。

一、湖北電信詐騙現(xiàn)狀

據(jù)湖北省公安廳統(tǒng)計,2023年上半年,全省共發(fā)生電信網(wǎng)絡詐騙案件2.1萬起,同比上升37.5%;造成財產(chǎn)損失11.2億元,同比上升42.3%,從案件類型來看,網(wǎng)絡購物詐騙、冒充公檢法詐騙、貸款詐騙、刷單兼職詐騙等類型較為常見,網(wǎng)絡購物詐騙占比最高,達到35.6%;冒充公檢法詐騙和貸款詐騙分別占比22.3%和18.7%。

二、新手法揭秘

1、AI換臉技術:犯罪分子利用AI換臉技術,通過非法獲取的他人照片進行“人臉識別”,進而冒充受害者親友進行詐騙,這種手法極具隱蔽性,難以察覺。

湖北電信詐騙新手法曝光,警方提醒公眾提高警惕

2、深度偽造技術:除了換臉外,犯罪分子還利用深度偽造技術生成逼真的語音,進一步迷惑受害者,通過偽造銀行客服或公檢法人員的語音,誘導受害者將資金轉入“安全賬戶”。

3、釣魚短信與郵件:犯罪分子通過發(fā)送含有木馬病毒的短信或郵件,誘騙受害者點擊鏈接或下載附件,一旦點擊,手機或電腦將被植入木馬程序,導致個人信息泄露和財產(chǎn)損失。

4、虛假投資平臺:犯罪分子建立虛假的股票、期貨交易平臺,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客戶資料后,以高額回報為誘餌,誘騙受害者投入資金,這些平臺往往無法提現(xiàn)或突然關閉,導致受害者血本無歸。

三、警方行動與提醒

針對電信詐騙的新趨勢,湖北省公安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進行打擊和防范:

1、加強技術反制:警方與電信運營商、銀行等單位合作,建立反詐聯(lián)盟,利用大數(shù)據(jù)、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詐騙電話、短信進行攔截和預警。

2、加大宣傳力度:通過電視、廣播、網(wǎng)絡等多種渠道發(fā)布防騙知識,提高公眾防范意識,特別是針對老年人、學生等易受騙群體,開展專項宣傳活動。

3、快速響應機制:建立快速響應機制,對疑似詐騙案件迅速立案調(diào)查,及時凍結涉案資金,挽回受害者損失。

4、嚴厲打擊犯罪:加大對電信詐騙犯罪分子的打擊力度,開展專項行動,搗毀多個詐騙窩點,抓獲一批犯罪嫌疑人,加強國際執(zhí)法合作,對跨國電信詐騙進行嚴厲打擊。

四、公眾防范措施

面對電信詐騙的新挑戰(zhàn),公眾需提高警惕,采取以下措施進行防范:

1、不輕易透露個人信息:對于任何要求提供個人身份證號、銀行卡號、密碼等敏感信息的電話、短信或郵件,一律不予理會。

2、謹慎轉賬匯款:對于要求轉賬匯款的請求,務必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核實,不要輕信陌生人的“安全賬戶”或“緊急轉賬”要求。

3、安裝防騙軟件:在手機上安裝防騙軟件或殺毒軟件,定期更新病毒庫以抵御新型網(wǎng)絡攻擊。

4、提高識別能力:學習防騙知識,了解常見的詐騙手法和特征,遇到可疑情況及時報警或向相關部門咨詢。

5、保護個人信息:不在不安全的網(wǎng)站或平臺上輸入個人信息;定期更換密碼并設置復雜組合;不隨意連接未知來源的Wi-Fi網(wǎng)絡。

電信詐騙作為一種新型犯罪形式,其手段不斷翻新且日益隱蔽,面對這一挑戰(zhàn),警方在加強打擊的同時也需要公眾提高警惕和防范意識,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電信詐騙的蔓延趨勢,希望廣大讀者能夠從中吸取教訓,加強防范意識,共同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網(wǎng)絡環(huán)境。